小程序发展势头一片大好,并逐渐成为2018年最大的投资风口。据阿拉丁发布的《2018上半年小程序白皮书》显示,一线基金80%已经入场,上半年进场投资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,金沙江创投、红杉中国、险峰长青、IDG、真格基金等悉数布局。
但是,在小程序繁荣生态的背后,到底是谁在获利?
可以看到,京东、拼多多、唯品会、美团点评等传统平台玩家时常占据小程序排行榜前列,生疑的是,平台背后的品牌商却踪迹全无?
显然,本就“寄生”在电商平台上的品牌商,在微信红利争夺战中,又一次被狠狠甩在身后。零售前沿社认为,逐渐摆脱对于平台的依赖,解放旧有惯性思维,借助小程序这一工具,更好地服务用户,建立私域流量,进而做一门长久的生意,这才是品牌商应该有的决心。
小程序没有“先来后到”
电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:传统电商、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。
第一阶段,传统电商也可以看作货架式电商。平台方联合品牌商摆好商品,通过电商造节、打广告、送券等形式,吸引用户消费,这是一个单向信息流传播场景。传播过程中,效率低下,用户只有产生刚性消费需求时,才会进行搜索式购物。如今的现实情况是,手机淘宝的日活不断下降,大部分卖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。
第二阶段,微信发展五年后,诞生一个新物种内容电商。内容电商相较传统电商而言,新增一层信息交互,通过订阅和推送,平台与用户开始双向流通,小红书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,将信息流利用到极致,用户和卖家之间的关系更趋向与粉丝和明星的互动,这是电商1.0到2.0的进化。
第三阶段进入社交电商,信息的传播从双向流通走向去中心化状态。这一时期,信息分发完全以人为中心,不是货架,也不是公众号的推送,而是人驱动人进行快速裂变。可以说,拼多多就是社交电商真正的开场玩家或是集大成者。
如今,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大爷大妈成功将拼多多推向IPO之路,但回过头来看,很多人才刚刚开始通过小程序入局社交电商,在没有粉丝基础的前提下,如何从0到1是其最大的难点。
靠谱好物创始人魏明杰在2018新榜小程序千人峰会上提到,这个赛道没有“先来后到”之说,入局者更多要思考的核心是:自己究竟要做什么,以及要做的产品形态能否在信息流下存活,这才是关键。
事实已经证明,社交电商有两大购物场景:朋友圈和会话,如何利用这两大场景实现裂变,是小程序创业者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。以一个典型的用户购买路径为例:从朋友圈或群聊,进入小程序首页,拿到优惠或抵扣券后产生一次购买。然后,小程序消息通知进行二次复购,支付完成后再次分享和奖励,产生拉新再回到会话和朋友圈,实现新用户购买闭环。
魏明杰认为,社交电商里,社交是核心基因,交互才是根本点,而商品和人的信息流重构是所有创业者最大的弯道机会。
如果传统电商买完东西意味着交易结束,而社交电商买完东西,裂变才刚刚开始。
遭渠道绑架,品牌商如何靠小程序突围?
既然小程序电商没有“先来后到”之说,那为何迟迟不见品牌商突围?
零售前沿社在与全棉时代、百草味、韩都衣舍、周大生、小罐茶、大朴等品牌沟通后发现,这些品牌基本都尚处在小程序开发阶段,即便是在运营小程序的商家,也只是一个渠道补充,并未全力以赴,更别提突围。